熱線:023-89119533
91ymu.com
91ymu.com

語文:人教版-高中1年級-必修4-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 教學設計 教案

宣傳標語.jpg111111199999

課文原文

《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》弗洛姆

 如果不是一個仁慈的命運在保護嬰兒,不讓他感覺到離開母體的恐懼的話,那么誕生的一剎那,嬰兒就會感到極度的恐懼。但是嬰兒在生后一段時間內同他出生以前并無多大的區(qū)別;他還是不能辨認物體,還不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體之外的世界的存在。他只有需要溫暖和食物的要求,但卻不會區(qū)別溫暖、食物同給予溫暖和食物的母親。母親對嬰兒來說就是溫暖,就是食物,是嬰兒感到滿足和安全的快樂階段。這一個階段用弗洛伊德的概念就是自戀階段。周圍的現(xiàn)實,人和物體,凡是能引起嬰兒身體內部的滿足或失望的才會對他產生意義。嬰兒只能意識到他的內部要求;外部世界只有同他的需要有關的才是現(xiàn)實的,至于與他的要求無關的外部世界的好壞則沒有任何意義。

  如果孩子不斷生長、發(fā)育,他就開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來面目。母親的乳房不再是惟一的食物來源。終于他能區(qū)別自己的渴、能喂飽肚子的乳汁、乳房和母親。他開始知道其他物體有其自己的、與他無關的存在。在這個階段孩子學會叫物體的名稱,同時學習如何對待這些物體;他開始懂得火是熱的,會燙人,木頭是硬的,而且很沉,紙很輕能撕碎。他也開始學習同人打交道:他看到如果他吃東西,母親就微笑;如果他哭泣,母親就把他抱起來;如果他消化好,母親就稱贊他。所有這些經(jīng)歷凝聚并互相補充成為一種體驗:那就是我被人愛。我被人愛是因為我是母親的孩子。我被人愛是因為我孤立無援。我被人愛是因為我長得可愛并能贏得別人的喜愛。簡而言之就是我被人愛是因為我有被人愛的資本——更確切的表達是:我被人愛是因為我是我。母愛的體驗是一種消極的體驗。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贏得母親的愛,因為母親是無條件的,我只需要是母親的孩子。母愛是一種祝福,是和平,不需要去贏得它,也不用為此付出努力。但五條件的母愛有其缺陷的一面。這種愛不僅不需要用努力去換取,而且也根本無法贏得。如果有母愛,就有祝福;沒有母愛,生活就會變得空虛——而我卻沒有能力去喚起這種母愛。   大多數(shù)8歲到10歲的兒童他們的主要問題仍然是要被人愛,無條件地被人愛。8歲以下的兒童還不會愛,他對被愛的反應是感謝和高興。兒童發(fā)展到這一階段就會出現(xiàn)一個新的因素——一種新的感情,那就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喚起愛。孩子第一次感到要送給母親(或父親)一樣東西——寫一首詩、畫一張畫或者做別的東西。在他的生活中愛的觀念——第一次從“被人愛”變成“愛別人”,變成“創(chuàng)造愛”。但從愛的最初階段到愛的成熟階段還會持續(xù)許多年。進入少年時代的兒童最終會克服他的自我中心階段,他人就不會再是實現(xiàn)個人愿望的工具,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——事實上也許更為重要。給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,更能使自己快樂,愛要比被愛更重要。通過愛他就從他的由自戀引起的孤獨中解脫出來,他開始體驗關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統(tǒng)一,另外他還能感覺到愛喚起愛的力量。他不再依賴于接受愛以及為了贏得愛必須使自己弱小、孤立無援、生病或者聽話。天真的、孩童式的愛情遵循下列原則:“我愛,因為我被別人愛?!俺墒斓膼鄣脑瓌t是:“我被人愛,因為我愛人。”不成熟的、幼稚的愛是”我愛你,因為我需要你",而成熟的愛是“我需要你,因為我愛你?!?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 同愛的能力發(fā)展緊密有關的是愛的對象的發(fā)展。人生下來后的最初幾個月和最初幾年同母親的關系最為密切。這種關系在人沒出生以前就已經(jīng)開始,那就是當懷孕的婦女和胎兒既是一體又是兩體的時候。出生在某種意義上改變了這種狀況,但決不是像看上去那樣有很大的變化。在母體外生活的嬰兒還幾乎完成依賴于母親。后來幼兒開始學走路、說話和認識世界,這時同母親的關系就失去了一部分休戚相關的重要性,而同父親的關系開始重要起來了。

  為了理解這種變化,必須了解母愛和父愛性質上的根本區(qū)別。我們上面已經(jīng)談到過母愛。母愛就其本質來說是無條件的。母親熱愛新生兒,并不是因為孩子滿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,符合她的想象,而是因為這是她生的孩子。(我在這里提到的母愛或者父愛都是指“理想典型”,也就是馬克斯·韋伯提到了的或者榮格的方式愛孩子。我更多的是指在母親和父親身上體現(xiàn)的那種本質。)無條件母愛不僅是孩子,也是我們每個人最深的渴求。從另——個角度來看通過努力換取的愛往往會使人生疑。人們會想:也許我并沒有給那個應該愛我的人帶來快樂,也許會節(jié)外生枝——總而言之人們害怕這種愛會消失。此外靠努力換取的愛常常使人痛苦地感到:我之所以被人愛是因為我使對方快樂,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——歸根結底我不是被人愛,而是被人需要而已。鑒于這種情況,因此我們所有的人,無論是兒童還是成年人都牢牢地保留著對母愛的渴求,是不足為奇的。

  同父親的關系則完全不同。母親是我們的故鄉(xiāng),是大自然、大地和海洋。而父親不體現(xiàn)任何一種自然淵源。在最初幾年內孩子同父親幾乎沒有什么聯(lián)系,在這個階段父親的作用幾乎無法同母親相比。父親雖然不代表自然世界,卻代表人類生存的另一個極端:即代表思想的世界,人所創(chuàng)造的法律、秩序和紀律等事物的世界。父親是教育孩子,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。

  同父親作用緊密相關的是另一個同社會經(jīng)濟發(fā)展有關的作用,隨著私有制以及財產由一個兒子繼承的現(xiàn)象出現(xiàn),父親就對那個將來要繼承他財產的人特別感興趣。父親總是挑選他認為最合適的兒子當繼承人,也就是與他最相像,因而也是最值得他歡心的那個兒子。父愛是有條件的愛,父愛的原則是:“我愛你,因為你符合我的要求,因為你履行你的職責,因為你同我相像?!闭缤瑹o條件的母愛一樣,有條件的父愛有其積極的一面,也有其消極的一面。消極的一面是父愛必須靠努力才能贏得,在辜負父親期望的情況下,就會失去父愛。父愛的本質是:順從是最大的道德,不順從是最大的罪孽,不順從者將會受到失去父愛的懲罰。父愛的積極一面也同樣十分重要。因為父愛是有條件的,所以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贏得這種愛。與母愛不同,父愛可以受我的控制和努力的支配。

  父母對孩子的態(tài)度符合孩子的要求。嬰兒無論從身體還是心理上都需要母親的無條件的愛和關懷。在六歲左右孩子就需要父親的權威和指引。母親的作用是給予孩子一種生活上的安全感,而父親的任務是指導孩子正視他將來會遇到的種種困難。一個好母親是不會阻止孩子成長和不會鼓勵孩子求援的。母親應該相信生活,不應該惶恐不安并把她的這種情緒傳染給孩子。她應該希望孩子獨立并最終脫離自己。父愛應該受一定的原則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,應該是寬容的、耐心的,不應該是咄咄逼人和專橫的。父愛應該使孩子對自身的力量和能力產生越來越大的自信心,最后能使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,從而能夠脫離父親的權威。

  一個成熟的人最終能達到他既是自己的母親,又是自己的父親的高度。他發(fā)展了一個母親的良知,又發(fā)展了一個父親的良知。母親的良知對他說:“你的任何罪孽,任何罪惡都不會使你失去我的愛和我對你的生命、你的幸福的祝福?!备赣H的良知卻說:“你做錯了,你就不得不承擔后果;最主要的是你必須改變自己,這樣你才能得到我的愛?!背墒斓娜耸棺约和赣H和父親的外部形象脫離,卻在內心建立起這兩個形象。同弗洛伊德的“超我”理論相反,人不是通過合并父親和母親,從而樹立起這兩個形象,而是把母親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愛的能力上,把父親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斷力上。成熟的人既同母親的良知,又同父親的良知生活在一起,盡管兩者看上去互為矛盾。如果一個人只發(fā)展父親的良知,那他會變得嚴厲和沒有人性;如果他只有母親的良知,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斷力的危險,就會阻礙自己和他人的發(fā)展。

  人從同母親的緊密關系發(fā)展到同父親的緊密關系,最后達到綜合,這就是人的靈魂健康和達到成熟的基礎。


教學準備
教學目標

1、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《愛的藝術》。
2、理清作者思路,了解作者的觀點,感受不同階段的愛。
3、通過篩選信息,區(qū)別父愛與母愛,重新審視愛。
4、結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對作者的觀點進行解讀評析。

教學重難點

教學重點:
從理性的高度認識父愛、母愛的本質及其對孩子成長的影響。聯(lián)系實際,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,學會愛別人。
教學難點:
引導學生理解父愛與母愛的本質及部分關鍵語句。

教學過程

一、導入

地震中母親的遺言

當搶救人員發(fā)現(xiàn)她的時候,她已經(jīng)死了,是被垮塌下來的房子壓死的,透過那一堆廢墟的間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勢,雙膝跪著,整個上身向前匍匐著,雙手扶著地支撐著身體,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禮,只是身體被壓得變形了,看上去有些詭異。

經(jīng)過一番努力,人們小心地把擋著她的廢墟清理開,在她的身體下面躺著她的孩子,包在一個紅色帶黃花的小被子里,大概有三四個月大,因為母親身體庇護著,他毫發(fā)未傷,抱出來的時候,他還安靜地睡著,他熟睡的臉讓所有在場的人感到很溫暖。

隨行的醫(yī)生過來解開被子準備做些檢查,發(fā)現(xiàn)有一部手機塞在被子里,醫(yī)生下意識地看了下手機屏幕,發(fā)現(xiàn)屏幕上是一條已經(jīng)寫好的短信“親愛的寶貝,如果你能活著,一定要記住我愛你”,看慣了生離死別的醫(yī)生卻在這一刻落淚了,手機傳遞著,每個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淚了。感動有讓我們感受了母愛光華的絢爛!那么我們今天就站另外一個角度,站在理性的高度來重新審視這份愛——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。

二、簡介弗羅姆及《愛的藝術》

弗羅姆,美國哲學家、社會學家。主要作品《愛的藝術》,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闡述愛的藝術的理論專著。他認為愛是一種主動的能力,是可以而且應該學習的。只有學會愛的藝術,才能夠愛,并且才能獲得別人的愛。

速讀課文,篩選信息,感知文脈。

在預習的基礎上給學生5分鐘時間整體把握全文,自己嘗試編寫全文結構提綱。文章旨在告訴我們“一個成熟的人最終會脫離對母親的依賴和父親的權威,他成為自己的父母”,作者是怎樣一步一步地闡述這個問題的?

明確如下:

第一部分(第1~3段): 自戀階段 被人愛階段

成長過程:被人愛——愛別人——創(chuàng)造愛

愛的原則       幼稚和成熟

第二部分(第4~7段):愛的對象的發(fā)展。(母親 父親)

現(xiàn)象:先理解母愛,再認識父愛

原因:母愛無條件,父愛有條件

第三部分(第8~10段):總結全文:構建自己健康而成熟的靈魂。

細讀第一部分內容,從文本中篩選信息,認識成長過程中人對愛的情感變化情況。

人在生長過程中各個階段的對愛情感變化特征表

通過以上的閱讀歸納,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:愛不是與生俱來的!愛是一個逐步發(fā)展的過程:無愛---被愛---有愛---創(chuàng)造愛

三、研讀課文

1、母愛和父愛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起什么作用?

明確:母親從身體和心理上給孩子以愛和關懷,給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;父親從孩子六歲左右開始,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,樹立孩子挑戰(zhàn)生活的自信心,從而擺脫對父親的依賴而自立。

2、弗洛姆認為怎樣的狀態(tài)才算擁有成熟的健康的靈魂?

明確:成熟的人不依賴父母提供的世界,而是自己心中擁有兩個世界,樹立兩個形象:在母性的良知即就是愛的能力之上同時具備理智和判斷。

3、面對父愛與母愛各自的特點,談一談你希望成為一個怎樣的人。

明確:面對母愛,我們應該成為健康、善良、快樂、有安全感的人;而面對父愛,我們應該變得有責任感,堅強,理性,自立,大有作為。

4、為什么文章的題目叫“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”?

明確: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應該是雙向的,相互的。在孩子的幼兒期是接受愛,隨著孩子慢慢長大,他們應該學會去愛別人,給與愛!這樣孩子才會趨向成熟!

四、疑難探究

1、母愛與父愛各有哪些特點?二者有何區(qū)別?母愛與父愛有哪些積極性與消極性?

明確:特點與區(qū)別:

母愛:無條件。是祝福,是和平。不需努力,也無法贏得。代表自然世界。是故鄉(xiāng)。是大自然、大地和海洋。(作用:)從身體上和心理上給孩子愛和關懷,給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。

父愛:有條件。需要努力,順從是最大的道德。代表思想世界,人所創(chuàng)造的法律、秩序、紀律等事物的世界。(作用:)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樹立孩子挑戰(zhàn)生活的自信心。

優(yōu)缺點:

母愛:(優(yōu)點:)偉大,為人所渴求。(缺點:)不需努力,無法贏得。

父愛:(優(yōu)點:)需要努力,受自己控制和支配。(缺點:)必須努力獲取,否則會失去。

2、文章談到兩種愛的原則:“我愛,因為我被人愛”和“我被人愛,因為我愛人”;“我愛你,因為我需要你”和“我需要你,因為我愛你”。它們的區(qū)別在哪里?尋找生活中自己曾經(jīng)有過的這種感情經(jīng)歷。

明確:前者是一種不成熟、幼稚的愛,后者則是成熟的愛?!八说囊笸约旱囊笸戎匾聦嵣弦苍S更為重要。給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,更能使自己快樂,愛要比被愛更重要。”按照作者的觀點,愛自己的價值在自我中是不能實現(xiàn)的,這得在他人和社會的存在中才能實現(xiàn)。成熟的愛,是能從愛他人中實現(xiàn)愛自己。(在課文中找到作者的觀點并不難,難的是啟發(fā)學生結合生活實踐認識自己情感成熟的過程,從理性層面審視自己的情感。)

3、怎樣理解“一個成熟的人最終能達到他既是自己的母親,又是自己的父親的高度。他發(fā)展了一個母親的良知,又發(fā)展了一個父親的良知”?

明確:一個成熟的人最終會在內心剝離父母的外部形象,而建立起有關他們的精神世界。他把母親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愛的能力上,把父親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斷力上 (設計這個問題還是在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觀點,成熟的人會融合父母給自己的愛,從而建立起自己獨立的精神世界,懂得愛父母,懂得回報社會) 。

課后小結

風風雨雨,大家已走過了十六七載了,在這中間,總有許多的愛包圍著大家,有來自你們父母的,還有來自方方面面的。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,在享受這些愛的同時也試著去愛護和關心身邊的人。當這個世界因為有了你的愛而無比溫馨時,我相信:這個時候的你應該是最幸福的人了。送上一曲歐陽菲菲的《感恩的心》,讓我們對所有關心和幫助我們的人大聲地說聲:“謝謝!”(《多媒體播放《感恩的心》)

課后習題

、作業(yè)

閱讀畢淑敏《孩子我為什么打你》,寫一篇讀后感。


聲明:以上內容來自網(wǎng)絡,若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,立即刪除!所有的觀點由網(wǎng)友個人想法,不代表本公司也持此立場,感謝大家支持!

重慶英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


YMU教育


重慶YMU教育_醫(yī)學繼續(xù)教育學分卡


重慶YMU教育_小學初中高中教育課后輔導


重慶YMU教育_執(zhí)業(yè)醫(yī)師護士藥師資格考試考前輔導


www.kawsbarofficials.com


www.ymujiaoyu.com


YMU教育(www.kawsbarofficials.com),全國熱線電話:023-89119533;提供醫(yī)學繼續(xù)教育學分卡、中小學課后輔導服務、執(zhí)業(yè)醫(yī)師護士藥師資格考試考前輔導等咨詢服務;

公眾平臺底部.jpg


   聯(lián)系我們:
  1.客服熱線:023-89119533
  2.客服微信:微信號: jijiaofen (繼教分),添加好友


 
  重慶英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          注冊商標:繼培網(wǎng)     網(wǎng)站:www.jipei.cc
  熱線:023-89119533           QQ:2185522855     微信:jijiaofen(繼教分)




繼培網(wǎng)重慶:重慶市江北區(qū)大石壩街道紅盛路37號2幢4-2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進東原D7小區(qū)大門左手邊第二棟)

已購訂單查詢(1)
您沒有登錄,不能提交,請先登錄
提交后請在“會員中心-我的表單”查詢反饋結果!
繼培網(wǎng):www.jipei.cc
統(tǒng)一客服:023-89119533
姓名
*
身份證號碼
*
手機號碼
*
訂單號(轉賬、紅包等無訂單號填寫“無”)
*
驗證碼
 換一張
*
提交